恐慌!俄乌冲突引发连锁反应!欧洲超市掀起“抢购潮”!从中国大连港发欧洲的铁路货物出口量已大大减少!|跨境脉
发布时间:2022-03-28
浏览:914
字号:大中小
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军事冲突的持续紧张,冲突带来的能源物价上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,引发了欧洲民众对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大幅涨价的担忧。
欧洲超市出现恐慌性抢购潮
两年前欧洲消费者疯狂囤积卫生纸的景象还历历在目,现在新一轮恐慌性囤货潮又再度上演。
从意大利商店的面条,到德国超市的食用油,再到挪威药店的碘片都被一扫而空。
来自意大利米兰北部小镇莱科的Sabrina Di Leto在接受英国《金融时报》采访时表示:上周我买了20包意大利面和几公斤面粉,为短缺做准备......我们还在考虑将后院改造成菜园和鸡舍,以便自给自足,防止粮食供应短缺。她表示之所以囤积面粉,是因为自己烤面包比较省钱:面包现在变成了奢侈品,这太荒谬了。目前在意大利,面包、意大利面和肉类价格都已经上涨,这是由于意大利从东欧进口大部分小麦,从乌克兰进口80%的葵花籽油,以及用于喂养动物的大量玉米。在意大利米兰,面包价格高达每公斤8欧元,而根据国家农业贸易组织Coldiretti的数据,平均成本在去年11月为每公斤4.25欧元。在德国,杂货商被迫对食用油进行定量销售。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家超市贴出标语:请大家团结并想想你的邻居,不要不必要地囤货!中东地区也上演了相似的景象。黎巴嫩和突尼斯的面粉货架已被清空,当地人指责店主囤积商品,然后再以高价出售。此外在土耳其,当地居民本已经在与高通胀做斗争,现在又面临超市葵花籽被扫空的景象。而在北欧挪威情况则有所不同,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事态变化在当地引起了担忧。人们希望通过碘片来抗击辐射的影响。据当地媒体报道,最近几周已售出超过170万片药片,药房要到下个月才会到货。从上述各国情况可知,在此次囤货潮中,欧洲国家最为紧缺的应该是来自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小麦,以及用于生产食用油和动物饲料的向日葵、油菜籽、亚麻籽。其中葵花籽油首当其冲,因为在全球葵葵花籽油出口市场中,将近一半来自乌克兰,另外21%来自俄罗斯。根据欧洲植物油协会Fediol公布的数据,欧盟的粗葵花籽油库存预计将持续4-6周,之后欧洲市场上的精炼/瓶装葵花籽油预计将出现短缺。葵花籽油是大规模食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原料,被广泛应用于制备蜜饯、酱汁、蛋黄酱、以及饼干等烘焙产品。此外,葵花籽油也是酒店、餐厅和餐饮业所提供的油炸食品的首选油料之一,也是能源行业(例如生物柴油生产)的关键原料。虽然菜籽油、椰子油、棕榈油和豆油可作为葵花籽油的替代品,但目前整个植物油行业的价格都在飙升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(FAO) 所公布的植物油价格指数已经达到8.5%的创纪录高位,并在过去几日持续上升。据欧盟新闻网站EURACTIV报道,如上述德国超市所采取的行动一样,西班牙多家大型超市也开始对葵花籽油限量出售,每个消费者只能买5升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欧盟委员会在3月9日举行的有关粮食安全危机的闭门会议上证实了这一点。欧盟官员警告称不要采取此类行动,因为担心这可能会向消费者“发出信号”,即食品供应出现短缺,这或将引发恐慌性囤货,就像疫情大流行初期的卫生纸抢购潮。据西班牙媒体EFE Agro报道称,西班牙全国食用油精炼和装瓶商协会总干事Primitivo Fernández表示,如果局势继续发酵,鉴于乌克兰和俄罗斯是“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葵花籽油生产国”,所以有必要寻找其他供应市场。Fernández表示,他们已经在南半球确定了一些潜在的葵花籽油生产国,比如阿根廷和南非,这些国家也正在被探索为欧洲其他地区的潜在供应市场。他补充说,西班牙的其他油类,如橄榄油、油菜籽或玉米油,应被视为替代品,而西班牙和欧洲其他地方应鼓励向日葵和其他油籽的种植,包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或其他目的而休耕的地区。目前在西班牙,橄榄油作为葵花籽油的替代品获得热捧。西班牙农业部长Luis Planas指出,最近几周一些大型橄榄油生产商的股价飙升超20%。

俄乌冲突影响中欧班列,物流公司焦虑!
100多万个集装箱原定通过一条6000多英里的铁路运输。这条铁路连接西欧和中国,途经俄罗斯。而如今,货物不得不寻找新的海运路线,从而增加了成本,并可能加剧全球供应链的混乱。
随着俄乌战事愈演愈烈,运输零部件、汽车、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出口商和物流公司,正在寻求避免通过俄罗斯或战区的陆路路线。安全风险和制裁带来的支付障碍也在增加。欧洲最大货运代理公司之一、总部位于瑞士的德迅国际表示,公司已不接收从中国发到欧洲的铁路货物。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物流业信息供应商FourKites Inc.的负责人表示,一些公司正在转向海运。这加剧一些大港口的拥堵,给疫情引发的全球供应链紧张造成进一步压力。首尔的运输分析师Um Kyung-a说:“目前这种时候,即使运输成本较高,也要把货物送到……保持生产不中断更重要。”
据报道,自3月开始,从中国大连港发欧洲的铁路货物出口量已大大减少。而今年头两个月的货运量平均增长在70%以上。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铁路联系是在过去十年间形成的,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一部分。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和经济战略组合。根据贝恩公司估计,去年中欧铁路运输了大约146万个集装箱,载有约750亿美元的货物。

从中国、哈萨克斯坦、俄罗斯、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延伸出来的铁路网络,将中国的众多商业中心与欧洲很多城市(如莫斯科、明斯克、汉堡、米兰、华沙、慕尼黑和马德里)连接起来。除了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,木质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也搭上顺风车。物流公司表示,将亚洲货物通过铁路运往欧洲大约需要两周,而海运需要一个月。
去年疫情期间,网上供应商急于满足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需求热潮,(中欧)铁路提供了一条关键生命线。今年,如果不使用铁路,消费电子产品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最大。来源:化纤头条 环球时报 华而街见闻
文章来源:小马看跨境电商